1/24/2007

斤斤計較

是我看書真的奇慢,還是Reading實在多得不可理喻?每晚9點當我翻開卷卷上百頁的Course Pack便眼冒金星。這個學期的目標是要當個好學生,在上課前要把Assigned Reading都看完。衝鋒陷陣2星期後,停下來作個中途結算,自己也嚇了一驚:不是存心要偷懶,只是當個好學生真的要超人的能耐。

算出了如下的一星期備課時間總和:
1. Anthropology 354: Cultural Theory (無得怨,Major Core,預左悶死加讀死)
1堂平均130頁 Dry Theory (6 hours) x 每星期2堂 = 12 Hours
2. Anthropology 210: Cultural Anthropology
1 堂平均80頁Reading (3 hours) x 每星期3堂 = 9 Hours
每星期1次Fieldwork Assignment = 4 Hours
3. Sociology 290B: Social Revolution (學到勁多野的一課,辛苦D都要上)
1堂平均80頁Dense Philosoply (4 hours) x 每星期2堂 = 8 Hours
4. Mathematics 118: Intro to Statistics - 簡單來說無聊得我不想下工夫,每星期備課時間 = 0 Hours
5. German 262: Intermediate German (話就話Audit,但始終都要努力)
1堂備課45 minutes x 每星期5堂 = 4.5 Hours
加上3份Paper的Research 平均每星期3小時(其實不會太平均,應該會學期尾先叫救命)

要做個好學生課外每星期要花40.5小時,即是平均每日6小時
上課時間平均每日5小時。Workstudy每星期6小時。即是說每天我花在學業上的時間要至少12小時。
昨天跟朋友跑去看了2小時電影,再給人家慶祝生日,已發覺睡眠時間給壓縮至4小時。
點解好似番工咁ge?仲話大學生應該要均衡發展...
第3個星期,已經想放棄。好學生,似乎真不是我做的。

1/21/2007

The Grand Return from the Long Exile

"During the twenty years of Odysseus' absence, the people of Ithaca retained many recollections of him but never felt nostalgia for him. Whereas Odysseus did suffer nostalgia, and remembered almost nothing... for memory to function well, it needs constant practice: if recollections are not evoked again and again, in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they go... The stronger their nostalgia, the emptier of recollections it becomes. The more Odysseus languished, the more he forgot. For nostalgia does not heighten memory's activity, it does not awaken recollections; it suffices unto itself, unto its own feelings, so fully absorbed is it by its suffering and nothing else."
- Ignorance, Milan Kundera

兩個星期了,學校仍然是既熟悉又陌生。回到了叫我快樂的朋友圈子去,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溫暖感覺。談笑仍是一如既往的輕鬆自在,但有些當兒我卻隱隱感覺到缺失了再也追不到的甚麼。她們談時裝談化妝談男孩子談Internship,我過去的半年卻是一樣的五件T-Shirt三天才洗澡一次。半年所造成的生活距離,比我想像中要大得多。

人家說這是Reverse Cultural Shock:離開了再回來,從前認識的不會再是老樣子。以前覺得學校是個快樂的大家庭,路人甲乙丙也會從容的打招呼。如今,卻往往為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到莫名的心寒。說甚麼Community,其實不過是很多很多獨立的個體。除了真的很熟很熟的朋友外,你離開的時間做過了甚麼,根本沒有甚麼人會關心。當你興高采烈地準備述說在墨西哥碰上的社會運動,或是在紐西蘭學到的民謠之時,得到的反應往往是「Really? That's Cool!... How do you like your new classes this semester?」說甚麼分享國際視野留學經驗,有時不免感到心灰意冷。我想也對的,我們已經有太多事要裝載,腦袋裡何來空間再消化事不關己的故事?

學校不同了。原來兩年來我一直生活在我想像中的W&L裡,現在的Re-Entry叫我看到太多幻想的破滅:原來真的有種族隔膜,原來這兒的Greek Culture真的這麼霸道,原來有些同學的思想真的這麼膚淺...跟一個剛從西藏回來的女孩子談過,她說,不知道自己為甚麼會參加Sorority:她回來後的第一個Sorority Meeting中,一班女孩子聚著研究怎麼樣的金髮女孩才有資格成為她們的新「姊妹」,怎樣才能維持Sorority 的淑女形象。那一刻,她有點想吐的感覺。

難得找到一個對我的經歷真的很有興趣的教授,很愉快地談了一個小時。「再回到W&L來,很難適應吧?」他眨眨眼睛,意味深長的問。我會心地點點頭,跟他相視而笑。這一笑,甜酸苦辣交雜,一切盡在不言中。

蟲蟲

惡蚊
毒蚊
潛伏在肝裡的蟲蟲終於給揪出來了
三個月,呵呵,蟲蟲你住得愉快嗎?
躺在Health Center的床上胡思亂想
想起了在印度那村落裡頭碰頭腳碰腳擠著睡的那幾天
想起了滿街橫衝直撞的牛牛
想起了廚房裡那給我盛咖哩的女孩的笑臉
想起了幾經辛苦用草和葉織好卻漏水的「碟」
想起了涼浸浸風景一流的露天大浴池
想起了我們那無限大的香蕉園廁所
想起了我們在電筒燈下寫Essay的晚上
想起了我們燃點的漫天煙花
蟲蟲呀蟲蟲
原來你伴我走過了這麼多

如今躺在白雪雪軟綿綿的床上
有人給我遞上三文治雪糕
床邊有電話有電視
還有那個兩小時來拍一次門笑得甜如蜜的護士姐姐
和那個連我的名字也沒搞清楚卻為我開了兩小時OT的醫生
竟覺得生活有點奢侈
原來我真的幸福得不得了

電子郵箱裡再次堆滿了那班朝夕相對四個月的朋友的聲音
呵,你也中招了嗎?
有點擔心,有點不安
字裡行間卻點點滴滴滲出了「同道中人」的理解
啊,原來分開了我們的身體裡仍有蟲蟲把我們連起來
燒不斷的回憶
忘不了的瘋狂日子
畢竟
那些惡蚊,那些毒蚊
是我們的共同語言
是我們的集體回憶

蟲蟲呀蟲蟲
你叫一班醫生護士忙亂了好一陣子
終於可以快快樂樂的離開吧
他們說你很可怕
不過,我想起了她們
二十二個跟我一起躲在蚊帳裡的她們
在那驟升驟降的體溫之間
我感到絲絲的甜
絲絲的溫暖

1/13/2007

花樣年華

Dear See Hing:

你叫我看的《花樣年華》,終於看了。在Sorority Girls熱鬧地大笑大唱歡迎新姊妹的星期五晚上,當室友在鄰房談天說地的當兒,我一個人把自己鎖在房裡,看了。關了房門,也擋不住那陣陣的笑聲,跟電影那孤寂的氣氛恰成諷刺。你會說我這樣會看不出電影的精髓嗎?我反倒覺得,門外的笑聲恰恰令那份寂寞更為深刻,更為切身。你知道的,留學生的寂寞不在於孤獨或沉悶,寂寞是那一扇門 --- 那一扇半透明卻密不透風的門 --- 你看到門外花花的大千世界,你聽見門外熱鬧的種種,但是,你知道,你永遠穿不過去。你永遠留在門的這一邊,把鼻子都貼到玻璃上看,直至你沮喪地放棄,退回你的密室去,裝作聽不到看不見。

感受嗎?大概跟她一樣,我會說「I like it, but I don’t love it。」仍然喜歡張曼玉的優雅,梁朝偉更是在《傷城》和重看《無間道》以後瘋狂地愛上,但是我仍不覺得自己太喜歡王家衛那種過分賣弄的刻意。縱然如此,我不能原諒自己一年前跟你們一起看《2046》時睡倒在床上的罪過。昨天晚上看到梁朝偉「砰」的一聲關上2046號房門的當兒,我暗暗決定,要找一個不睏的晚上,把《2046》再看一遍。

終於明白你為何會如此喜歡《花樣年華》。我想起你,想起跟你說過的話,真的。你說你很喜歡張愛玲時,我的腦海中便立時浮起了「我們回不去了」這麼一句。這經典的一句,令我看到影片的最後時有了更深的共鳴。有甚麼比王家衛的「回不去了」更形象化?曼禎的「回不去了」是淡淡然卻深刻的,是社會和歷練的隔阻;梁朝偉的「回不去了」是時間和地點的錯摸,是很多道門的隔阻。我們的呢?應該是期望和野心的包袱吧。書中戲裡談的是愛情,多多少少也有點「把握時機,抱住所愛」的味道。對於前程的「回不去了」,根本沒有甚麼愛不愛對不對的。只是覺得決定到美國讀書去時,已給不知不覺的推上了輕舟,以後只得隨波逐流,按既定的軌跡走。沒有後悔,大概只有點無辜吧。你想清了沒有?你問了我好多遍:你要讀上去,是你真的喜歡做研究,還是已經沒有別的路可以走?我常以為自己可以隨心隨意地活,但是一直只是說,總沒有實踐的勇氣。你應該比我樂觀,知道我們都仍有往回走的空間。回過身時,背後的星星或許比較暗淡,但有何不可?

張愛玲讀完了,給你帶過來的書應該這幾天便會到,談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眾生相。我幾度為那可憐卻可愛的角色落淚 --- 我同情他的遭遇,我悲歎他的勇氣和機智沒有得到回報。
希望給你一個反面的勉勵吧:逆流而上並不容易,站在岸邊袖手看也知易行難,但卻是都可貴的勇氣和人生態度。

將來仍是未知,但回不去的是從前。半年後再踏足這所學校,感覺竟然是這麼陌生,身邊太多不認識的臉孔,劇集電影和校園動向八卦消息也趕不上了。掛念你,也掛念她,掛念那回不去的路旁小屋。

Joey @Woodscreek

1/12/2007

學車

今個Sem最大的目標,應該是要考車牌。
其實已經說了至少兩年,在這兒人少車少路闊認路易,很應該老老實實考個車牌,不至回香港去給駕駛學院剝削。可能我跟駕車無緣吧。去年這個時候雄心壯志的約了駕車師傅,時間約了又約改了又改,但約了兩次也給師傅甩底。然後開始下雪,我的功課亦開始忙,結果不了了之。暑假時本以為自己有兩星期空檔可以學車,誰知我的印度Visa搞不好,遲了回Roanoke去,在家待不夠一星期便要飛,結果計劃又泡湯。可能,天也叫我不要開車,免為禍人間。
這趟回來,已有至少4個人問過我甚麼時候學車。我是越來越不願意了。不要笑我,為的是一個有點無聊的理由:當我知道那給學神用的車是鮮綠色然後加上鮮黃色的「我在學車」大牌後,我在學校附近學車的意欲已減到最低。好丟臉的嘛,大搖大擺的在校園穿梭,給朋友看見了顏面何存?沒有辦法,我就是這麼死要面的一個人。

1/07/2007

新居入伙


忙了兩天,終於正式遷進了新居。首次跟另外三個女孩子合住一個Apartment,有自己的客廳廚房廁所,多得可愛的6621,房裡還有電話有Printer有電視,很有點家的感覺。獨是家經聖誕前的Final一役後顯得有點凌亂,塵埃鋪了一地,似乎新一年先要來個大掃除。趁開學前一天百無聊賴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呀,獨獨少了些人氣。Suitemates還沒有回來,一個人對著千五呎總有點空空的寂寞。

新電話號碼 1-540-458-4685,有時間駁條線過來傾兩句吧 :)

新年‧見證 x2

第一啖Chocolate Banana Pancake
一向有人群恐懼症,最怕在鬧市中跟人逼逼逼。今年不知怎的答應了岑小姐跟她到銅鑼灣倒數去,從車窗望出去都是人,邊坐巴士邊後悔。三個女孩子擠上了樓上Cafe去,倒也不是想像中那麼辛苦。街上的人群11:57pm便開始哄動,我們連甚麼時候倒數也只是胡裡胡塗的,看錶覺得大概是了,跟著大夥笑一聲叫一下便算是迎接新年了。說到底0時0刻嘛,對我來說並不太過重要。有2個最愛的朋友伴我跨進2007,這一定會是很甜美的一年!
臨近倒數的一刻那遲來1小時的Chocolate Banana Pancake終於給放在我們跟前。新年願望呢?她問。噢,沒有想過。半推半就的再次許下了2005年沒有實現的願望,期望熄過了的蠟燭再次給燃燒。對著沒有蠟燭的Pancake許願,會實現的嗎?很甜很美的Chocolate Banana Pancake,還有那三隻交疊的叉,你就是我的見證。

那張Starbucks的餐巾上...
2007年1月1日的尖沙咀海旁,那小小的甜品叉把我們都串了起來,刺著了星雲也刺著了我們的心,紛飛的星星在餐巾上開出燦爛的朵朵花兒來。前途呀工作呀這些沉重的話題換了由一隻小叉子的角度去看竟變得這麼充滿希望與樂趣。十個人的見證下許下了一個自己也沒有多大信心實現的願望。懶呀懶呀懶始終是我最大的心魔。他們的眼睛卻有著無比的幹勁。想我今年真的要認認真真的面對自己許下的夢想,不然下次公佈業績時會羞得不敢來。快快快拿起筆來,把足印都變成星河去。
一班不再是Teens的Teens,仍然抱著Teens那份永遠青春的熱誠和期許。「明天」的托負,我想我們都已不負所望。期待下次再見時的夢想慶功宴。不必到迪士尼王國去,你我也有足夠的能耐讓Dreams Come True。

1/06/2007

You are Asked to Witness

在溫哥華探索印第安文明的時候,在分享會中聽到這麼一句:You Are Asked to Witness.

他們說,在Oral Tradition豐富的文化,沒有筆錄的傳統,知識和歷史的延續都仰賴口耳相傳。每逢大時大節,紅事白事,人們都會喚來親朋召開大會,吃喝聚舊之餘,更重要的是欽點幾個德高望重的人當見證,讓他們記住歷史性的一刻。主人家拍拍領袖和老人們的膊頭,說一聲「You are Asked to Witness」。從此,他們便活生生地負載著這段過去,肩負著承傳歷史和文化的使命。落後嗎?原始嗎?一點也不。若然我們只能依賴文字和錄像記憶過去,我們是否低估了自己的腦袋?如果歷史只等同筆錄的信史,我們將錯過了多少寶貴的知識和文化?如果把過去修定為統一的文字記錄,我們的歷史將會是何其的狹隘?我驚覺,把歷史建築在人性的層面上,或許是更為率真的記錄。「人」總是所有記憶媒體的最終存在價值。畢竟,我們說故事,為的是分享。我們寫,為的是讓人也讓自己記住。

兩年了,在網上分享了我的生活。人在他鄉,寫確是療傷的好法子。在Xanga Site上逐頁逐頁的掀,讀到了認識讀到了發現讀到了傷痕讀到了快樂也讀到了淚,讀到了學校讀到了支持讀到了花讀到了家也讀到了我。最初寫Xanga的目的,是叫你們不要忘記我。日復日,月復月,發現的卻越來越多。日記上載了,再也不是我個人的記憶,而是我硬要跟你分享的故事和感受。你的滑鼠Click到這一頁的時候,有否感到我的手在肩上拍了一下:You are Asked to Witness?

搬到這個新園地來,歡迎你繼續見證我的生活。見證比分享要重得多。Xanga也好,Blog也好,電腦上的只是文字。我的朋友們,你才是我的歷史。

1/04/2007

搬屋

沒有甚麼原因。只是覺得看膩了Xanga的介面,新一年,是時候變一變。
Cheecys的名字,還有「當芝士離開餅底」,掙扎過要不要也搬過來。芝士餅我仍然愛吃,而且那主題總給我一種很愉快的感覺。想了很久,把心一橫把它們統統留在舊居。這兒的名字,要用那原本的我。鬼佬們愛問我名字的解釋。Celebrating Happiness,我說。頌揚快樂和怡然的生活態度,原來父母老早就給我立下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標。
快樂,天生就有,不必靠芝士餅的糖衣來裝潢。祝,繼續開心。

1/01/2007

2007

A New Page, A New Start